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能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局部瘀斑等症状。
1.疼痛:骨折时,骨膜、周围神经等组织受到损伤,破损的骨膜上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损伤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信号并传入大脑。而且骨折断端的摩擦、移位等情况也会加剧疼痛,尤其在移动受伤部位或按压时,疼痛会更加明显。
2.肿胀:骨折后,局部软组织和血管会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间隙中,同时组织液也会渗出,导致局部肿胀。另外,身体的炎症反应也会促使液体聚集,使受伤部位出现肿胀。
3.畸形:当骨折端发生移位,骨骼的正常形态被改变,如肢体出现弯曲、缩短、旋转等异常形态。这是因为骨折的外力作用使骨头失去原有的位置关系,肌肉的牵拉等因素也可能进一步加重骨折端的移位。
4.活动受限:骨折后,正常的关节活动和肢体运动依赖的骨骼支架功能受损,活动时骨折断端会相互刺激,引发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活动受伤的肢体。
5.局部瘀斑: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会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皮下淤积,形成瘀斑。瘀斑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初期可能为紫红色,之后逐渐变淡。
如果怀疑发生骨折,应尽量避免移动受伤部位,防止骨折移位加重损伤。要及时就医,建议前往急诊科或骨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位、固定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