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脑脊液漏处理、预防感染、手术治疗等。
1. 一般治疗:颅底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可能导致脑脊液漏加重,甚至引发颅内感染。通过安静卧床,可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刺激,利于骨折的自然愈合。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药物治疗:可使用甲钴胺片,它能营养神经,促进因颅底骨折可能损伤的神经恢复;尼莫地平片,能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保证脑部血液供应,防止因骨折引发的脑血管异常影响脑部功能;脑蛋白水解物片,有助于改善脑代谢,增强受损脑组织的修复能力,遵医嘱使用。
3. 脑脊液漏处理:若出现脑脊液漏,要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避免堵塞和冲洗。因为堵塞或冲洗可能导致脑脊液逆流,引发颅内感染。多数脑脊液漏在伤后1 - 2周内可自行愈合,若超过1个月仍未愈合,则需进一步处理。
4. 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莫西林胶囊等,遵医嘱使用。由于颅底骨折可能使颅腔与外界相通,容易引发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5.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片压迫视神经、面神经等重要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或脑脊液漏长期不愈合等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解除神经压迫,修复破损的硬脑膜,从而恢复神经功能,阻止脑脊液漏,促进患者康复。
颅底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排,保持良好心态和规律作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用药和进行各项检查,若出现头痛加剧、发热、意识不清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