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子宫的变化包括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内膜再生、子宫血管变化、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子宫复旧导致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1. 子宫体肌纤维缩复:被分解的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子宫体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不断减少:胎盘娩出后,子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1周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于产后6周恢复至妊娠前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产后6周恢复至50 - 70g。
2. 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并娩出后,遗留的晚膜分为2层,表层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自阴道排出;接近肌层的子官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覆盖;至产后6周,胎盘附着部位内膜完成修复。
3. 子宫血管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面积约为原来的一半。子宫复旧导致开放的子宫血管收缩,出血逐渐减少,若在新生内膜修复期间,胎盘附着面形成血栓,出血量约为500ml。在产后2 - 3小时内,子宫收缩乏力可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
4. 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产后子宫下段肌纤维缩复,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胎盘娩出后的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于产后2 - 3日,宫口仍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形态。
5. 子宫复旧导致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复旧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其中,调节子宫内膜的再生和血管的生成,对子宫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产褥期是女性生理及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要保证充足休息,合理饮食,保持外阴清洁,密切观察恶露情况,若出现恶露增多、异味、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