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作为一种神经内科疾患,它包含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抑郁则是脑卒中临床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卒中后的2个月至1年这段时期内。脑卒中抑郁症会使得脑卒中病症加重,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使得疗程变得漫长,导致患者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严重的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遗憾的是,因为脑卒中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个体之间差异大,加之患者语言能力损坏,不能很好的表达诉求,所以常常被患者及其家属、医务工作人员所忽视。
为了提高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压力,一旦确诊脑卒中后抑郁症就必须加强抗抑郁治疗。目前脑卒中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
1.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应在积极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的选择要考虑脑卒中疾病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通常采用小剂量、缓慢增量的方法。
2. 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而言,其在患病后的康复过程中,由于药物使用所产生的副作用,加之家庭工作的压力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平衡。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的变化。要鼓励患者主动治疗,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转移不良情绪。还要给患者安全感,弥补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方式都有利于患者勇敢的面对疾病。
3. 社会支持。由于社会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不理解,所以往往对患者有所偏见,这是极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的。所以社会要对脑卒中后抑郁症表示理解、支持、安慰,给予他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
随着医疗科学研究的进步,我们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是生理-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为了让这些患者有尊严地活着,必须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脑卒中后抑郁这种疾病。同时要加强体质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