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坏了可能是刷牙方式不正确、饮食习惯不良、细菌感染、牙齿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补牙、根管治疗等。
1. 刷牙方式不正确:日常刷牙时用力过猛、采用横向刷牙等错误方式,易损伤牙釉质,使牙齿抵御外界刺激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牙齿损坏。应学习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
2. 饮食习惯不良:长期大量食用甜食、酸性食物,甜食会为口腔细菌提供养分,酸性食物会腐蚀牙釉质,增加牙齿损坏风险。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甜食摄入,如糖果、蛋糕等,控制酸性食物摄取,像柠檬、醋等。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 细菌感染:口腔卫生不佳,细菌滋生,产酸腐蚀牙齿,引发龋齿等问题。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饭后使用牙线清理牙缝。若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替硝唑片,抑制细菌生长。
4. 牙齿发育异常:牙釉质发育不全、氟斑牙等牙齿发育问题,会使牙齿结构薄弱,易损坏。对于轻度情况可进行补牙修复;严重时可能需做烤瓷牙或全瓷牙修复,恢复牙齿外形与功能。
5. 外伤:意外碰撞、摔倒等导致牙齿折断、缺损。轻微损伤可通过补牙恢复;损伤累及牙髓则需根管治疗,之后再做牙冠修复保护牙齿。
治疗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刷牙和饮食习惯。定期到医院检查牙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处理。避免用患牙咬过硬食物,防止牙齿再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