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关节疼痛、宫寒等可能是外感风寒、肺气失宣、脾胃虚弱、经络不通、寒邪客胞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穴位贴敷等。
1. 外感风寒:人体劳累过度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遏,就容易引发感冒。穴位贴敷可选择肺俞、大椎等穴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常用药物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败毒散胶囊,均需遵医嘱用药,能帮助驱散风寒,缓解感冒症状。
2. 肺气失宣:外邪犯肺、情志不畅等导致肺气不能正常宣发肃降,引起咳嗽。穴位贴敷选取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以宣肺止咳。可选用止咳贴、川贝枇杷膏贴、复方甘草片贴遵医嘱用药,通过穴位吸收药物,调节肺气,减轻咳嗽。
3. 脾胃虚弱:饮食不规律、长期劳累等损伤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穴位贴敷选择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促进脾胃运化。常用药物如保和丸颗粒、健胃消食片、参苓白术散胶囊遵医嘱用药,经穴位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
4. 经络不通:长期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等致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关节疼痛。穴位贴敷选取疼痛关节周围穴位,如膝关节疼痛选犊鼻、血海、阳陵泉等。可使用云南白药膏、活血止痛膏、麝香壮骨膏遵医嘱用药,通过穴位渗透,疏通经络,减轻疼痛。
5. 寒邪客胞:贪凉饮冷、经期受寒等使寒邪侵入胞宫,导致宫寒。穴位贴敷选取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温经散寒。可选用艾附暖宫丸贴、少腹逐瘀颗粒贴、暖宫孕子丸胶囊贴遵医嘱用药,借助穴位之力温暖胞宫。
穴位贴敷时要注意贴敷时间,避免皮肤过敏,贴敷部位保持清洁干燥。皮肤破溃、感染处不宜贴敷。若贴敷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