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该病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一、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1. 临床症状:患儿可能出现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2.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还可能出现ST-T改变。
3. 心肌酶谱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指标升高,提示心肌受损。
4. 病原学检查:通过病毒分离、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等方法,确定病毒感染的类型。
5. 心脏超声检查: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肌运动异常、心腔扩大等。
2.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1. 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2. 抗病毒治疗:在疾病早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抑制病毒复制。
3. 营养心肌治疗:可使用维生素C、辅酶Q10、肌苷等药物,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4. 对症治疗:针对患儿出现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
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同时,要注意患儿的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患儿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