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弥漫性肝损害,其症状多样,治疗方法也因病情而异。
一、肝硬化的症状:
1. 代偿期症状: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等,肝脏可能轻度肿大,质地偏硬,脾脏也可能轻度肿大。
2. 失代偿期症状:
肝功能减退表现:患者会有乏力、消瘦、面色晦暗等全身症状;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能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内分泌失调可导致蜘蛛痣、肝掌等。
门静脉高压表现:脾大,可伴有脾功能亢进,导致血细胞减少;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腹水形成,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2.肝硬化的治疗:
1.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若有肝性脑病倾向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2.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用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对于腹水患者,合理使用利尿剂等。
3. 手术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若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可根据情况选择内镜下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肝硬化患者日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戒烟戒酒。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