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常见与体质因素、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
1. 体质因素:素体阳虚之人,脾肾阳气本就不足,易出现脾肾阳虚。这类人群先天禀赋较弱,脏腑功能相对低下。可通过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增强体质,配合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温阳健脾补肾。
2. 饮食因素:长期过食生冷、寒凉食物,损伤脾肾阳气。像大量食用冰淇淋、冷饮等。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山药等,避免生冷油腻,可煮生姜红糖水饮用,温胃散寒。
3. 生活习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贪凉露宿等不良生活习惯,耗伤脾肾阳气。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4. 疾病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等,久病体虚,累及脾肾,导致阳气虚衰。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脾补肾的中药调理,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
5. 药物因素:长期或过量使用苦寒药物,损伤脾肾阳气。需合理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若因用药导致,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并配合食疗、理疗等恢复。
日常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