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症状有发热、皮疹、出血倾向、关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1. 发热:通常起病急骤,体温可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至39℃甚至更高,发热可持续3-7天,部分患者热型不规则,可呈双峰热或稽留热等。
2. 皮疹:多在发热后2-5天出现,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麻疹样、猩红热样、斑丘疹、瘀点及瘀斑等,可分布于全身,以四肢、躯干较为明显,皮疹一般持续3-4天消退。
3. 出血倾向: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严重时可有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等原因引起。
4. 关节肌肉疼痛:患者常感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疼痛较为剧烈,尤其是在活动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
5. 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活动度可,一般无明显压痛。
日常要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蚊帐、蚊香,清理积水等,减少蚊虫滋生及叮咬机会。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登革热,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