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脚后跟疼的原因以及5种缓解疼痛的方法。
一、脚后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疼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见的是足底筋膜炎,长时间行走、跑步或站立,会使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引发炎症,导致疼痛。跟腱炎也较为常见,跟腱在跟骨的附着点发生无菌性炎症,运动过度、鞋子不合适等都可能诱发。另外,跟骨骨刺会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疼痛。还有,足跟脂肪垫炎,因足跟部脂肪垫受到损伤或退变,引起疼痛。再者,长期的高弓足或扁平足,改变了足部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也可能导致脚后跟承受压力不均而疼痛。
2.缓解疼痛的方法
1. 休息与冰敷:减少活动,让脚后跟得到充分休息。疼痛初期,每天数次冰敷,每次15 - 20分钟,可减轻炎症和肿胀。
2. 拉伸锻炼:进行简单的足部拉伸,如站立位,将一只脚的后跟尽量向后抬起,感受小腿后侧和足底的拉伸,保持15 - 30秒,换另一侧,每天多次。
3. 选择合适的鞋子:穿有良好足弓支撑、柔软鞋底的鞋子,减轻足跟压力。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
4. 使用辅助器具:在鞋内放置足跟垫或足弓支撑垫,帮助分散足跟压力,缓解疼痛。
5. 按摩与热敷:疼痛缓解后,可进行轻柔的足跟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可用温水泡脚或热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1 - 2次。
如果脚后跟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不要自行随意用药或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