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疼可能是针刺手法不当、穴位敏感、精神紧张、局部炎症、针具刺激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手法、放松心情、药物治疗等。
1. 针刺手法不当:若针灸时医生提插、捻转等手法操作过于粗暴或频率过快,会导致疼痛加剧。此时医生应调整针刺手法,动作轻柔、缓慢,以适宜的频率提插、捻转,减少对组织的过度刺激,缓解疼痛。
2. 穴位敏感:不同人对穴位刺激的敏感程度有差异,部分人某些穴位较为敏感,针灸时疼痛感觉明显。可通过适当减小针刺深度、缩短留针时间来减轻疼痛,同时配合轻柔的按摩穴位周边,舒缓紧张。
3. 精神紧张: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会使肌肉紧绷,增加针刺时的疼痛感受。患者要尽量放松心情,可在针灸前通过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接受针灸。
4. 局部炎症:若针刺部位本身存在炎症,如轻微感染等,针灸刺激会加重疼痛。遵医嘱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涂抹于针刺部位,消除炎症,减轻疼痛。
5. 针具刺激:针具过粗、质量不佳等会增加疼痛。医生应选用合适粗细、质量合格的针具,保证针具的锋利度和光滑度,减少对组织的损伤,降低疼痛发生几率。
日常要注意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引发感染。针灸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