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等。
1. 临床表现:麻疹具有典型的临床经过,初期可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类似感冒症状,同时口腔可见麻疹黏膜斑,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热3 - 4天后开始出疹,先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3 - 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
2. 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发病前2 - 3周内是否有麻疹患者接触史,尤其是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史不详者,在麻疹流行季节接触过麻疹患者,发病的可能性较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清学检查,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是诊断麻疹的重要方法,若阳性可确诊。病毒分离可从患者鼻咽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分离出麻疹病毒,但操作复杂,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
日常生活中,若怀疑感染麻疹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隔离休息,避免传染他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皮肤和眼、鼻、口腔的清洁护理。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复诊,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