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母婴传播等。
1.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从口腔和鼻腔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感染病原体,从而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比如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公交车、电影院等,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常见。
2. 接触传播:健康人直接接触了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玩具等,然后再用污染的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病原体就会进入体内导致感染。像幼儿园小朋友共用玩具后不洗手就揉眼睛、摸嘴巴,易发生感染。
3. 空气传播:一些病原体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健康人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后可能被感染。在相对封闭且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这种传播风险会增加。
4. 气溶胶传播:在特定条件下,如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时,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可能被健康人吸入而引发感染。不过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多在特定医疗场景中出现。
5. 母婴传播:如果孕妇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有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等;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