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与胃溃疡在病因、症状、胃镜表现、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酒精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胃黏膜出现炎症反应;胃溃疡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溃疡面。
2. 症状:胃炎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胃溃疡则以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为典型表现,疼痛性质多样,如钝痛、胀痛、灼痛等,且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疼痛时间与进食有一定关系。
3. 胃镜表现: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色泽改变,呈现充血、水肿,严重时可见糜烂;胃溃疡在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边界清晰,底部平整,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
4. 治疗方法:胃炎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刺激胃黏膜药物、避免饮酒等,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缓解症状;胃溃疡治疗除上述措施外,由于溃疡较深,治疗时间相对较长,需严格按疗程使用抑酸剂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
日常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