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副作用有烫伤、过敏、上火、晕灸、局部感染等。
1. 烫伤:艾灸过程中,若距离皮肤过近、时间过长,艾火的高温容易导致皮肤烫伤,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会起水泡,影响日常生活且恢复时间较长。
2. 过敏:部分人对艾绒过敏,艾灸后皮肤会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等过敏反应,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给身体带来不适。
3. 上火: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等功效,若体质不适合或艾灸频率过高、时间过长,易导致体内阳气过盛,引发上火症状,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干结等。
4. 晕灸:少数人在艾灸时会出现晕灸现象,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多因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空腹艾灸或艾灸刺激过强等引起。
5. 局部感染:艾灸后皮肤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若不注意局部卫生,细菌容易侵入,导致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热痛加剧、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进行艾灸时,要选择正规机构和专业人员操作,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好艾灸的时间、频率和温度。艾灸后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吹风受寒。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确保艾灸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