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循经病因病机包括气虚、血热、血瘀、外伤、久病体虚等。
1. 气虚:气对血液有固摄作用,若人体气虚,气的固摄功能减弱,无法统摄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血液就容易逸出脉外,从而出现血不循经的情况,如久病体虚、劳累过度等导致气虚,进而引发各种出血症状。
2. 血热:热邪侵入人体,易迫血妄行。热邪炽盛,可使血液运行加速,脉道扩张,血液冲破脉壁而逸出,出现咯血、吐血、衄血等多种出血表现,常见于外感温热病邪、情志过激化火等情况。
3. 血瘀:瘀血阻滞脉道,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局部血液瘀积,压力增大,可使血液溢出脉外。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等都可形成瘀血,进而引发血不循经的病理变化。
4. 外伤:各种外力损伤,如刀伤、撞击伤等,直接破坏脉道,使血液不能在脉内正常流动,而溢出脉外,导致局部出血或全身性的血不循经症状。
5. 久病体虚:长期患病,身体正气逐渐耗损,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气不摄血,血行无力,也容易出现血不循经的现象,导致各种慢性出血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耗伤正气。饮食上,避免过食辛辣、温热、刺激性食物,以防助火生热。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若出现血不循经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