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与脾胃湿寒在病因、症状、舌象、脉象、治疗等方面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脾胃湿热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过食辛辣肥甘,酿湿生热,蕴结脾胃所致;脾胃湿寒常因饮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或素体阳虚,脾阳不振,寒湿内生引起。
2. 症状:脾胃湿热可见脘腹胀满、口苦口黏、渴不欲饮、身热不扬、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黄等;脾胃湿寒表现为胃脘冷痛、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纳呆腹胀、大便溏薄、肢体困重。
3. 舌象:脾胃湿热者舌质红,苔黄腻;脾胃湿寒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4. 脉象:脾胃湿热脉象多滑数;脾胃湿寒脉象多沉迟或沉缓。
5. 治疗:脾胃湿热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甘露消毒丹等方剂;脾胃湿寒治疗以温中散寒、健脾祛湿为主,多选用理中汤等。
日常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与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