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糜烂胃炎反复发作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药物治疗、心理调节、手术治疗等方法应对。
1. 调整饮食:慢性糜烂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调整饮食能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糜烂程度。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它们能减轻胃部负担,利于胃黏膜修复。同时,要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胃酸分泌紊乱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2. 规律作息: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稳定,对于慢性糜烂胃炎患者至关重要。良好的作息能保证胃部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胃黏膜的自我修复。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从而加重胃黏膜的糜烂。每天应保证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让胃部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
3.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它能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缓解胃部疼痛等不适症状。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康复新液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加速糜烂部位的愈合。通过这些药物的联合使用,从多个方面对慢性糜烂胃炎进行治疗。
4. 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部的调节,导致胃部蠕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加重慢性糜烂胃炎的症状。心理调节能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压力,恢复神经系统对胃部的正常调节。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胃部功能的恢复。
5.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并发症,如胃出血难以控制等情况的慢性糜烂胃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直接修复受损的胃黏膜组织,切除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后谨慎选择。
慢性糜烂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定期复查,及时了解胃部的恢复情况。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