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到脚后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情况、活动受限、外观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等确定是否骨折。
1. 疼痛程度:若崴脚后出现剧烈且持续的疼痛,难以忍受,休息后也无明显缓解,与普通崴脚疼痛程度差异较大,很可能发生了骨折。因为骨折会损伤周围神经组织,引发强烈疼痛信号。
2. 肿胀情况:骨折后局部出血和组织损伤,会迅速出现明显肿胀,肿胀范围可能较大,且肿胀程度在短时间内不断加重,相比单纯软组织损伤的肿胀更为严重。
3. 活动受限:骨折会破坏骨骼的连续性,导致肢体正常活动功能受影响。若尝试活动受伤脚踝时,出现严重的活动障碍,无法正常屈伸、旋转,甚至稍微用力就疼痛难忍,骨折可能性较高。
4. 外观畸形:较为严重的骨折可能使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畸形,如脚踝处骨骼形态改变,与正常一侧对比有明显差异,这是骨折断端移位导致的外观异常。
5. 骨擦音或骨擦感:在轻轻移动受伤部位时,若感觉到内部有类似骨头相互摩擦的声音或感觉,基本可判断存在骨折,但这种检查方式可能加重损伤,应谨慎操作。
崴到脚后若怀疑骨折,不要随意活动受伤部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就医后需严格按照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处理,比如固定患肢、按时服药等。恢复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可适当补充营养,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