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性牙痛可能是牙本质敏感、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脱敏治疗、补牙、根管治疗、药物治疗等。
1. 牙本质敏感:牙本质敏感引发的并发性牙痛通常是由于牙釉质磨损,牙本质暴露,外界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起疼痛。症状多表现为受到冷热酸甜刺激时,牙齿出现短暂尖锐疼痛。治疗上,可使用抗敏感牙膏刷牙,如舒适达抗敏感牙膏,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也可遵医嘱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氯化锶脱敏牙膏、含钾离子牙膏等进行脱敏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
2. 龋齿:龋齿导致的并发性牙痛是因细菌侵蚀牙齿硬组织,形成龋洞,当龋洞发展到一定深度,接近牙髓时,受到刺激就会引发疼痛。一般可见牙齿表面有黑色或棕色龋洞。对于浅龋和中龋,通常采用补牙的方式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后,用树脂材料如3M 树脂、富士玻璃离子水门汀、贺利氏树脂等进行填充;深龋接近牙髓时,可能需先进行安抚治疗,再行补牙。
3. 牙髓炎:牙髓炎引起的并发性牙痛多因牙髓组织感染发炎,髓腔内压力升高,压迫神经导致剧烈疼痛。疼痛特点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夜间加重。治疗主要是根管治疗,首先开髓引流,释放髓腔内压力缓解疼痛,之后清理根管内感染物质,用氢氧化钙糊剂、碘仿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等进行根管消毒,最后用牙胶尖等材料严密充填根管。
4. 根尖周炎:根尖周炎引发的并发性牙痛是牙髓炎症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周组织发生炎症。表现为牙齿有浮出感、咬合痛明显。治疗一般先开髓引流,缓解根尖部压力,遵医嘱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消炎止痛;待炎症缓解后进行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
5. 牙周炎:牙周炎导致的并发性牙痛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症状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治疗首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去除牙结石、牙菌斑;遵医嘱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氯己定含漱液、碘甘油等药物局部消炎;对于病情严重的,可能还需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预防并发性牙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