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胜阳微证常见的调治方药有平胃散、五苓散、真武汤、实脾饮、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等。
1.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适用于湿滞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其药物组成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等。
2.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
3.真武汤:温阳利水。用于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药物有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等。
4.实脾饮: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症见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由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等组成。
5.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祛寒除湿。主治肾着病,症见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组成。
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关注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