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休克患者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营养与水分、预防并发症等。
1.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每15 - 30分钟记录一次。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皮肤温度及色泽等变化,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和病情进展。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尿量是反映肾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尿量少于30ml/h,提示可能存在休克或休克加重。
2. 体位护理:将患者置于中凹卧位,即头胸部抬高20° - 30°,下肢抬高15° - 20°。这样的体位有利于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和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压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异物,防止误吸和窒息。对于昏迷患者,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引流。必要时,可给予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4. 补充营养与水分:休克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常处于代谢紊乱和营养缺乏状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可通过鼻饲或静脉途径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以维持患者的代谢需求和水电解质平衡。
5. 预防并发症:休克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要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措施,同时与医生紧密配合,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助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