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因素主要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营养状况等。
1. 压力:长时间局部受压会阻碍血液循环,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压力性损伤。常见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的人群。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使用减压床垫、减压坐垫等,分散压力,降低局部受压程度。
2. 摩擦力:皮肤与衣物、床单等表面摩擦,易破坏皮肤角质层,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活动时要注意避免拖拽,保持衣物、床单平整顺滑,减少摩擦。
3. 剪切力:身体位置改变时,两层组织间产生相对移位形成剪切力,会损伤皮下血管和组织。如半卧位时身体下滑。应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床头抬高角度过大,防止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
4. 潮湿: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如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会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抵抗力下降。及时清理皮肤表面的汗液、尿液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使用皮肤保护剂。
5.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会使身体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力降低,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几率。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必要时可通过营养补充剂改善营养状况。
日常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