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有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处理原则。
1. 止血:骨折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若不及时止血,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对于较小的伤口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止血,即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等按压伤口止血。若伤口较大、出血凶猛,可在伤口上方用止血带进行绑扎止血,但要注意定时放松,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2. 包扎:包扎能起到保护伤口、减少感染的作用。包扎时应选用干净、柔软的敷料,如无菌纱布等。包扎要适度,既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导致敷料脱落。对于开放性骨折,要注意避免将骨折断端回纳,以免加重污染。
3. 固定:固定骨折部位可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进一步移位损伤周围组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固定骨折肢体。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以确保固定效果。
4. 搬运:搬运骨折患者时要注意保持患者身体的稳定,避免加重骨折损伤。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搬运时要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如多人平托法,防止脊髓损伤。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等待救援和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神志等,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