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引起的疾病。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虫呈圆柱形,似蚯蚓状。当吞食了蛔虫卵后,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幼虫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心、肺,再由气管到咽部,被吞咽至小肠后发育为成虫。
肠道蛔虫病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脐周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儿童患者常有精神不安、烦躁、磨牙、易惊等表现。如果蛔虫较多,扭结成团,还可能导致肠梗阻;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出现剧烈的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
诊断肠道蛔虫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粪便涂片检查发现蛔虫卵等。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可有效杀灭蛔虫。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缓解,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为了预防肠道蛔虫病,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妥善处理粪便,防止粪便污染环境,减少蛔虫卵的传播。如果出现疑似肠道蛔虫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