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 B12 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
营养性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铁丢失过多,导致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易疲劳、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皮肤和黏膜可能变得苍白。巨幼细胞贫血则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细胞核 DNA 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其临床表现为贫血、胃肠道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以及手脚麻木、感觉异常、行走困难等神经系统异常。
对于营养性贫血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医生会通过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 B12 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营养性贫血,我们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 B12 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绿叶蔬菜、豆类等。如果出现疑似营养性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