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1. 症状表现:主要有腰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刺痛等,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影响行走及日常活动,还可能有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
2. 体征检查:医生通过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来判断,若直腿抬高角度小于60度且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还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下肢肌力、感觉、反射等是否异常。
3. 影像学检查:X线能初步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看是否有椎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CT可清晰显示腰椎骨骼形态及椎间盘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及对神经的压迫情况。
4.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判断神经功能是否受损,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评估神经损伤程度。
5.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若怀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确诊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保持正确的坐姿与站姿。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