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心理干预涉及患儿自身、家长、学校师生等。
1. 患儿自身:手足口病患儿因身体不适、隔离等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要以温和耐心态度与其交流,用简单易懂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如打针是为了让你快点好起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2. 家长:家长得知孩子患病往往担心病情发展、影响学习等,出现焦虑、自责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家长详细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让家长了解疾病可控可治。鼓励家长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3. 学校师生:学校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可能引起其他学生恐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应及时向师生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告知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对患病学生给予关心,避免歧视,营造温暖支持氛围。
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患病后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休息,定期复查,以促进身体康复,降低疾病对心理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