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胆囊炎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方式、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发病原因:急性胆管炎主要因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发,梗阻原因常见结石、寄生虫等;急性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及胆囊缺血等因素导致,胆囊管梗阻以结石嵌顿最为常见。
2.临床表现:急性胆管炎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即夏科氏三联征,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急性胆囊炎主要症状是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发热,一般无黄疸或黄疸较轻。
3.检查方式:急性胆管炎通过腹部超声、CT等可发现胆管扩张、胆管内结石等情况,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更清晰显示胆管形态;急性胆囊炎超声可见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有时能发现胆囊内结石光团及声影。
4.治疗方法:急性胆管炎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控制感染,轻者保守治疗,重者需手术切开胆管取石、引流;急性胆囊炎病情轻者先禁食、补液、抗感染等保守治疗,病情重或存在胆囊坏疽、穿孔等情况时需行胆囊切除术。
日常要注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减少胆囊和胆管负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和复查,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