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1. 持续发热:多呈稽留热型,体温可长时间维持在39℃ - 40℃,发热可持续10 - 14天,这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作用于人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
2. 相对缓脉:伤寒患者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脉搏却没有相应明显加快,与一般发热时脉搏增快的情况不同,这种相对缓脉是伤寒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发热疾病相鉴别。
3. 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患者会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全身中毒症状,还伴有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营养摄入。
4. 玫瑰疹:部分患者在病程7 - 13天,胸、腹、背部等部位皮肤会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 - 4mm,压之褪色,一般数目不多,分批出现,2 - 4天内消退,这是伤寒特有的皮肤表现。
5. 肝脾肿大:在病程中,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质地柔软,一般压痛不明显,因为伤寒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全身单核 - 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导致肝脾内的巨噬细胞大量增生。
伤寒患者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反复或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