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见于心肾功能障碍患者和内分泌障碍患者。这种症状不会为患者带来痛感,但也不可忽视。严重的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就是身体对你的发出的不健康信号。下面将介绍一些导致患者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的原因。
如果患者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最常见的原因是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患者多会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也称为胫骨前黏液水肿。
2.营养不良患者也会因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营养状况差导致蛋白偏低,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外周组织水肿,下肢静脉血管有问题也会引起血液回流不好从而引起水肿。
3.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还会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这是由于肾功能不全导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会引起继发性水肿。
4.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患者,多数患者容量负荷过大,即右心室功能不全或全心功能不全,导致静脉系统大量淤血,下肢静脉静水压升高,导致下肢抑郁性水肿。此时,B型利钠肽大多明显升高,可给予积极药物利尿剂治疗,减轻容积负荷,改善患者心功能。双下肢水肿抑郁的患者除了考虑心功能不全外,还需要考虑双下肢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查及下肢静脉凝血功能检测可确诊。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自行按摩来缓解。收紧手臂,先按摩淋巴腺,让下肢积聚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流失,让下肢瘦下来。按摩的基本法则是刺激手腕到手臂根部,不要用力过大,并用轻柔的摩擦力。另外,肘部也是淋巴管的部位,必须小心保养。
以上就是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出现的可能原因,此病常见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患者,营养不良也可导致此病,同时,肾功能和心血功能不足的病人也会出现这种症状。出现此症状就是对患者本身的一个信号,患者应尽早去医院检查相关机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