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腑实阴伤证可采用的调治方药有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等。
1. 增液承气汤:以玄参、麦冬、细生地等滋阴增液之品,配合大黄、芒硝泻下热结,滋阴与攻下并行,使阴液得复,热结得下,适用于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等症,可增水行舟,缓解秋燥腑实阴伤之象。
2. 新加黄龙汤:由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等组成,滋阴益气与泻下热结并用,对于热结里实,气阴不足,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等情况有较好疗效,能在泻下实热的同时,顾护气阴。
3. 宣白承气汤:含有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栝楼皮等,清宣肺热与攻下腑实并施,用于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等,通过宣肺通腑来改善秋燥引发的相关症状。
4. 导赤承气汤:由赤芍药、细生地、生大黄、黄连等构成,可通腑泄热,清泄心火,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小便赤痛,心烦渴甚等,针对秋燥腑实伴有心火之象进行调治。
5. 牛黄承气汤:以安宫牛黄丸化开,调生大黄末,清心开窍,攻下腑实,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兼阳明腑实,大便秘结等,在开窍的同时泻下实热。
在使用这些方药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体质等综合判断。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大便通畅情况、阴伤恢复程度等。饮食上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燥热之象。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