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症状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1. 持续发热:这是伤寒较为突出的症状,体温会呈阶梯形上升,可达到39℃至40℃,之后会持续高热,发热时间可持续10至14天,发热原因主要是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作用于人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2. 相对缓脉:伤寒患者在体温处于高热状态时,脉搏的增快却并不与体温升高成正比,这种相对缓脉现象是伤寒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3. 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患者会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全身中毒症状,还伴有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因为伤寒杆菌侵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消化系统。
4. 玫瑰疹:部分患者在病程7至13天,胸、腹、背部等部位皮肤会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至4mm,压之褪色,一般2至4天内会自行消退,这是伤寒杆菌栓塞毛细血管所致。
5. 肝脾肿大:在病程第1周末,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质软;肝脏也可能肿大,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这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以及肝脏的炎性反应。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