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贫血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三大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使得红细胞生成不足。比如缺乏铁元素,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会影响DNA合成,引起巨幼细胞贫血。另外,一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法正常生成足够的红细胞。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是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的代偿能力。这可能是红细胞自身存在缺陷,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形态异常,容易被破坏;也可能是外部因素导致,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
失血性贫血则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或慢性失血。急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慢性失血,像消化道溃疡长期少量出血,会逐渐导致贫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若已确诊贫血,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复诊,以便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