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可通过症状、血常规、血清铁及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骨髓穿刺等方面来判断。
1. 症状:贫血时可能出现乏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等表现,严重者会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不同程度反映贫血状况。
2. 血常规:这是最基本的检查,主要关注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可诊断贫血,同时还能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辅助判断贫血类型。
3. 血清铁及铁蛋白:血清铁降低、铁蛋白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可明确是否因铁缺乏导致贫血,为后续补铁治疗提供依据。
4. 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会引起巨幼细胞贫血,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诊断此类贫血,以便针对性补充相应物质。
5. 骨髓穿刺: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骨髓穿刺检查可了解骨髓造血情况,明确病因。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若出现疑似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