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缺铁性贫血可从症状、血常规检查、血清铁及铁蛋白测定、骨髓象检查、病因排查等方面入手。
1. 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出现乏力、疲倦、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等表现,还可能有气短、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以及异食癖、吞咽困难等特殊症状。
2. 血常规检查:典型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也降低,同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3. 血清铁及铁蛋白测定: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敏感指标,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4. 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增多,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呈核老浆幼现象。
5. 病因排查:寻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如是否存在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摄入不足如饮食中缺铁、吸收障碍如胃肠道疾病影响铁吸收等。
若怀疑缺铁性贫血,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