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常见疾病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1.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包括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如长期素食、胃肠道疾病、月经过多等。
2. 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₁₂或和叶酸所致。维生素B₁₂缺乏多因摄入减少、吸收障碍等,叶酸缺乏常见于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药物影响等,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还可能有神经系统症状。
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及所致的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病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如长期接触苯、放射性物质、病毒感染等。
4.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
5. 慢性病贫血:常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铁代谢异常、细胞因子的作用等。患者多有基础疾病的表现,贫血程度一般较轻。
贫血患者日常要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₁₂和叶酸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监测血常规等指标。若出现头晕、乏力加重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