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用于抑制胃酸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₂受体拮抗剂、抗酸剂、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1.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即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所在部位,并转化为亚磺酰胺的活性形式,然后通过二硫键与质子泵的巯基呈不可逆性结合,生成亚磺酰胺与质子泵的复合物,从而抑制该酶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2. H₂受体拮抗剂:H₂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H₂受体而产生抗胃酸分泌作用,使胃酸分泌减少。该类药物对基础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进食、胃泌素、迷走神经兴奋以及低血糖等诱导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 抗酸剂:抗酸剂为弱碱性物质,口服后能中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酸度,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氧化镁等。
4. 胃泌素受体拮抗剂:胃泌素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阻断胃泌素与胃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有丙谷胺。
5. 前列腺素类药物:前列腺素类药物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常用药物有米索前列醇。
在使用抑制胃酸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症状、并发症等,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