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急性期一般是发病后的1 - 2周。
脑梗死发生后,脑部血管堵塞,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脑组织的损伤处于快速进展阶段,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较为剧烈。此时,病情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大约到2周左右,脑组织的损伤相对趋于稳定,急性进展的风险降低,所以通常将这1 - 2周的时间段定义为急性期。
在急性期内,患者的症状往往较为明显且可能不断变化。比如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而且,这个阶段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像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医生在这一时期的治疗非常关键,主要目标是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必要时还可能进行手术干预。
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家属都要积极配合治疗。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上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肢体活动等情况。后续患者也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坚持康复训练,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促进身体恢复,降低复发风险。